【單日聯絡通知】
- 明日如常舉行親子講座,請有報名的家長記得前來參與唷!
- 隨著課程的推進,為了讓孩子們能有充分的機會學習「畫出他人也可閱讀的圖像」。
老師邀請家長平時在生活中可以多方嘗試讓孩子用「畫」的方式,嘗試用清楚的圖像記錄自己所需要進行、或待完成的事情。
例如:一起去買東西時,可以先讓孩子「畫下購物清單」、回家後的「自己代辦事項的清單」、或是假日活動規劃...等,都是可以讓孩子紀錄的內容唷。
-------------------
2024.11.01-天使班 教室日誌
日期:113年11月01日 星期五 出席26人 事假:0 / 病假:0
◎晨間入園
◎學習區自由探索
◎活力早餐
◎團討時間
「繪本導讀:小小跟屁蟲」
.jpg)
孩子們的生活經驗中,常常都會有這麼一位,什麼是情都想要一起做的玩伴,也許是學校的朋友、也許是家人的手足。因此,老師透過這本繪本,帶著孩子們一起運用轉換觀點的方式,來觀察~這個行為背後的原因,而孩子們也很清楚的說明原因就是:想要模仿、想要變成長大的樣子。當理解他人行動背後的原因後,孩子更有機會以柔軟的心,去體察對方法的想法,並進而用友善的方式,去與他人互動。
另外,也因應課程的推進,老師期待藉由日本童書作家-宮西達也,其線條簡單,但風格清晰強烈的圖像,擴增孩子進行圖像表徵時,能有更多元的經驗,去學習如何「清楚」的描繪一件事情。因此在今日的繪本導讀時,也多花了一些時間,陪著孩子們一起探究繪本中~關於圖畫的秘密,以幫助孩子學習如何運用畫圖的細節,像是運用對話框來表達「想法」、運用杯子上與桌子上的水痕,來表示牛奶倒出來的,讓孩子在進行下一個課程階段~「如何畫出心裡畫」的學習時,能夠有足夠的經驗去嘗試將「自己的想法畫清楚」。
「悄悄話。心裡話」~傳遞悄悄話的好方法(從悄悄畫變成畫出心裡畫)
.jpg)
近期因為研究悄悄話,孩子們平時偶爾會透過團討研究出來的「說俏悄話」方法,來做為和朋友互動的方式。而歷經兩次的帶著小任務的「說悄悄話」體驗後,孩子們普遍覺得...雖然喜歡「說悄悄話」,也覺得「說悄悄話」很好玩,但因為有時互動對象的不同,而且「每個人的感受、說話方式仍有些不同」,所以實際運用後「不喜歡」的感受,多過於「喜歡」的感受。
但是,孩子們還是很想和朋友「傳遞」他們心中想和朋友說的「悄悄話」,也認為能夠和朋友傳達自己的想法,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。因此,在上回孩子們想到了可以「傳遞」悄悄話,的方法有...(1)用手比、(2)傳訊息、(3)用筆畫(畫圖)。
所以今天老師陪著孩子們一起透過實作,來嘗試看看這些方法是不適合。
孩子們實作過後發現...
(1)用手比
(2)傳訊息
(3)用筆畫(畫圖)
💬只有一個人會看到。(拿到畫的人)
(1)用手比
💬比清楚太難,比的人比不出來。
💬看的人看不出來。
💬要講的事情會比不清楚。
(2)傳訊息
💬用講的(語音)
-聲音放出來會被其他人聽到。
-聲音不放出來,要聽的人會不知道。
💬用打字(文字)
-很多人看不懂字。
-找看得懂的人幫忙,就不是悄悄話了。
-小孩不會打字
💬小孩不適合拿手機、也沒有手機。
💬只有一個人會看到。(拿到畫的人)
💬其他人沒有看到畫,就會不知道,所以
還是可以把心裡的悄悄話送出去。
💬畫圖可以把事情畫清楚、講清楚。
透過實作的過程,孩子們了解到三種方法「適合」與「不適合」進行的原因以後,老師也運用先前孩子們的探究經驗海報「什麼是悄悄話」,與孩子們討論~改成「用筆畫」的悄悄話,是否還叫做悄悄話?
討論的過程中,孩子們說到....用「圖畫」傳遞的悄悄話,因為沒有在耳朵旁說,所以似乎不適合稱做「悄悄話」。
並因此共同討論出~可能「心裡話/畫」更為適合。但到底是「心裡話?還是心裡畫?」
一開始孩子們各有不同的想法,不過後來孩子們發現之後的心裡想說的話,都是用「畫圖」來呈現的。
所以孩子們也重新定義用畫的悄悄話,可以改叫做「心裡畫」,因為他們在紙上畫下來的畫,是「心裡所想的事情」,所以用心裡畫會更適合。
討論的過程中,孩子們說到....用「圖畫」傳遞的悄悄話,因為沒有在耳朵旁說,所以似乎不適合稱做「悄悄話」。
並因此共同討論出~可能「心裡話/畫」更為適合。但到底是「心裡話?還是心裡畫?」
一開始孩子們各有不同的想法,不過後來孩子們發現之後的心裡想說的話,都是用「畫圖」來呈現的。
所以孩子們也重新定義用畫的悄悄話,可以改叫做「心裡畫」,因為他們在紙上畫下來的畫,是「心裡所想的事情」,所以用心裡畫會更適合。
◎美味午餐
◎甜蜜的午睡時光
◎美味點心
◎快樂放學~